新房入住才两年,每逢下雨,地下室就时常渗水,且这种情况愈演愈烈,“前几天下大雨,我们单元地下室积水成河,还得用小桶往外舀水,住着很没安全感。”昨日一早,家住长安区花园小区D区的业主吴明(化名)向本报求助说,小区有5栋楼,3栋楼的地下室都不同程度地出现渗水情况,反映给物业却迟迟得不到解决。最近省会频下大雨,他们忧心忡忡。
昨日,记者来到了位于丰华路与电厂街交口附近的花园小区,小区共建有5栋多层住宅楼。
在吴明所住的5号楼的地下室,刚推开通往地下室的楼道门,地面积水仍清晰可见,深约一两厘米。再往里走,3个单元的地下室地面全都湿漉漉的,仍有地方还存在积水。“前几天,省会下大雨,我们地下室积水挺深,都快成了河,只能蹚着水停放自行车。”吴明说,其间,一些业主家的小房也进了水,有的业主只好拿小桶、簸箕往外舀水。
据吴明介绍,该小区2016年交房,入住没多久,有一次下大雨,他们这栋楼的地下室就开始渗水,而这种现象在小区3、4、5号楼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。记者走访了1至5号楼的地下室,发现除了2号楼地下室的地面是干的外,其他4栋楼的地下室或多或少都有积水。那么,这些水是从哪儿渗出来的呢?吴明说,最初他们也不清楚,“后来有居民猜测,可能是房屋的防水没做好,导致一下雨就渗水。www.679922.com,”
居民们就此事也找过物业,对方说会帮忙找地产方进行维修,可迟迟不见有人过来。有居民说,每次地下室渗水,物业人员会帮忙清理积水,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,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。
随后,记者又来到了小区物业,一位工作人员答复说,小区有个别楼宇确实存在一下雨就渗水的现象,他们推测是楼宇施工中存在瑕疵所致。因此,每次下雨有楼宇地下室发生渗水现象,只要有居民找他们,他们都会到现场帮忙清理积水。就此事,他们也反映给了地产方,对方表示尽快找工程部人员过来维修。缘何反映后问题仍未得到解决,物业人员表示会催促地产方尽快找人过来维修。
昨日,家住长安区庄窠小区的居民王宁(化名)致电本报反映,自家的房子位于住宅楼的顶层,每次一下雨,房顶就开始漏雨,赶上雨水较大,家中就俨然变成了“水帘洞”,令人着实心烦。“现在我就怕下雨,一下雨家里就得遭殃,回回都是自己掏钱修,根本指标不治本,我想问问,房屋楼顶漏雨维修费到底该谁承担?”
庄窠小区位于长安区胜利北大街,是一个建成于80年代末的老旧小区。据王宁称,他在1999年购买了这里的一套二手房,入住后便发现,自家存在屋顶漏雨的问题。当时找有关部门维修了屋顶,漏雨情况有所改观,可是好景不长,近年来屋顶漏雨问题又成了他的“心腹大患”。“一下雨,这套房子就仿佛变成了‘水帘洞’,外面下大雨,屋里下小雨,弄的家具全潮了,等雨停后,房顶的墙皮又开始脱落,简直没法住人。”
王宁说,一码三中三,由于庄窠小区是老旧小区,没有物业管理,每次漏雨都得自己掏钱修。“自掏腰包修一次两次还行,可长此以往不是个事儿!毕竟维修的钱也不少!”王宁称,他曾听说楼顶公共部分如果漏雨的话,可以动用维修资金来进行维修,于是他找到房管部门了解此事,却被告知,其所在的住宅楼维修基金只剩下大约200元。“说是我们这栋楼有60户居民,但真正缴纳了维修资金的只有3户,像我们这种情况,到底该怎么办?”
当天,记者联系了辖区居委会,一位工作人员称,建议房屋存在漏雨现象的居民先自行与其他居民协商解决,如若协商不成,再向居委会反映。
对此,河北冀华律师事务所邵明涛律师表示,根据我国《物权法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,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,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不履行义务。本案中的楼顶属于整栋住户的公用面积,在没有维修资金的情况下,对其修缮所产生的费用应当由受益住户共同分担,也就是楼顶面积涵盖的住户垂直分担。